隐藏菜单
搜索
区块猫是骗局揭秘-宠物街区块猫是不是倒了资金套着怎么办

区块猫是骗局揭秘-宠物街区块猫是不是倒了资金套着怎么办

导读目录:
  • 一、跑步就能赚钱,是数字游戏还是庞氏骗局
  • 二、宠物街区块猫是不是倒了资金套着怎么办
  • 三、还没搞懂“元宇宙”是个啥,就有人用它诈骗了
  • 四、什么是所谓元宇宙游戏,和区块链游戏又有什么区别
  • 五、阿里“猫享”自营上线,互联网红利渐尽“猫狗内卷”终有一战
  • 一、跑步就能赚钱,是数字游戏还是庞氏骗局

    “第一天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超级马里奥。”新媒体从业者艾淇告诉南方周末,“拿着手机每走一段路后能获得代币奖励,代币增加时还有相应的音效,感觉自己就像一台被算法奴役的矿机,运行着挖矿。”

    这个游戏名为StepN,是一款区块链游戏,主打“move to earn”——靠运动获取收益,又被称作“跑赚”。玩家购买项目方发售的NFT(非同质化代币,铸造到区块链上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运动鞋后,每天可以通过户外步行、慢跑或者跑步来赚取数字代币。

    StepN主界面。 (资料图/图)

    这种虚拟鞋的价格远高于实体运动鞋,高峰期最便宜的鞋款也需要8000元人民币一双,但运动一个月的收益就能够覆盖成本,投资回报比相对较高,且回报方式简单,只需要运动起来就能赚钱。项目于2021年年底开放,目前注册仍需邀请码。根据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7月4日,StepN用户运动总里程超过6770万公里,燃烧卡路里超过453万kcal。

    StepN用户及总运动数据(截至2022年7月4日)。 (资料图/图)

    “入坑”Web3.0

    “跑步赚钱”游戏属于“Web 3.0项目”。

    2021年12月9日,美国众议院听证会,共和党众议员帕特里克·麦克亨利表示,加密货币对未来的影响可能比互联网还大,因此需要“确保Web 3.0革命发生在美国”。Web3.0,一个尚未到来就被讨论得火热的概念,意在推翻Web2.0时代巨头平台的掌控,建立起“去中心化”的、“人人都能真正掌握”的互联网。

    目前对Web3.0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区块链世界——从2008年第一个创世型项目比特币的诞生开始,区块链技术就成了“去中心化”的代名词。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健身教练辛柯尧对于Web3.0的了解最初也来自比特币。辛柯尧是从指导的健身客户口中听说比特币的,当时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只有几百元人民币,他觉得这东西看起来“是个典型的庞氏骗局”,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往里投入全副身家。

    诞生之初,比特币更像是专属于密码朋克人群的亚文化,圈外人很难将一串代码与货币联系在一起。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枚比特币的价格最高超过了7万美元,区块链项目也日新月异,不但出现了各种新的数字金融项目,更出现了以NFT为基础的收藏品和区块链游戏。有健身客户给辛柯尧介绍过一些NFT项目,比如地板价从0.08ETH(一种数字货币,最高价格超过4600美元/枚)到89ETH,涨了上千倍的“无聊猿”。这个系列由一万张不同的猿猴图片组成,NBA冠军斯蒂芬·库里、巴西球星内马尔、音乐人周杰伦等都是项目持有者。在辛柯尧看来,无聊猿等NFT项目没有直接价值,项目自带的社交属性对于自己也没有太大意义,“我都觉得自己用不到、接受不了”。

    和辛柯尧类似,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汪闻照也很早就了解区块链世界。他曾经在2014年花几千元买过一个比特币,后来由于加密钱包的密钥(一串随机字母数字,用于证明钱包所有权)丢失,就没再加入。作为产品经理的汪闻照从三年前开始关注Web3.0项目,但一直有种“金融游戏”“大家都在炒币”的感觉,他在等“真正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项目”。

    StepN成为了两人的Web3.0入口。辛柯尧在2022年3月听健身客户介绍,被“跑步就能赚钱”这个简单的概念吸引,这件事他能够理解和认可,“至少真正做到了线下监督人们锻炼”。加上和介绍人关系很好,辛柯尧开始主动了解“跑赚”,并在六天后入手了第一双虚拟鞋。购买虚拟鞋前,辛柯尧是个连加密数字钱包都不知道怎么设置的人,钱包和软件里的英文单词也不怎么看得懂,还是在介绍人的帮助下才完成购买。

    辛柯尧跑赚了一个月后,汪闻照从朋友那里听到这个项目。当时的汪闻照刚因为无法坚持运动取消续订了某健身应用的线上会员。取消之前他买过两年会员,花了七百多元,却一共只运动了三个月,而且是“间断运动”。

    花了半天大概了解项目后,汪闻照觉得它比之前的Web3.0游戏项目更吸引人,不需要学习新的游戏世界观,只要挑个适合自己速度的鞋去走路或者跑步。

    于是,仍旧想让自己运动起来的汪闻照买下了第一双虚拟跑鞋。

    “不跑也得逼着自己跑。”

    买下第一双鞋后,辛柯尧迅速开启了跑赚。按照游戏规定,每双鞋子每天有一定的能量,能量决定拥有者能够用虚拟鞋跑赚的时间,能量用完后,即使拿虚拟鞋跑步也不生成代币。辛柯尧买的那双鞋一天能跑赚十分钟,后来他又买了两双新鞋,增加每天的跑步时间与收益。接受采访时,辛柯尧每天需要跑五十分钟,大概还有一个多月能够跑回本金:“有时候晚上12点才开始跑,下雨也不能停,不跑也得逼着自己跑。”

    汪闻照最开始买的也是一双虚拟跑鞋,跑步时必须保持每小时8-20公里的速度才能获得收益。跑了一次,汪闻照的腿就不行了,第二天一走路就痛,膝盖也不怎么能动。于是他换了一双配速要求为每小时4-10公里的慢跑鞋,并给自己买了一对护膝,戴着护膝开始“走赚”。

    第一个星期里,汪闻照仔细研究了项目方和项目本身的金融模式,得出一个月回本不困难,且项目在一个月内也不会崩盘的结论。汪闻照买了能让自己每天走一小时左右的鞋子,并制作了一个记录每天收益的表格。

    最初,汪闻照经常会觉得头蒙蒙的,身体状态不好,不想也不适合出门运动。但是每次打开App看到自己的能量条满了就“有点强迫症”,拖着自己下楼走走。后来他发现,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如果能出去走走跑跑,精神状态会变好:“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要去走一走,让自己快乐一下,像做个按摩一样。”

    除去鞋子的买卖和走路跑步,用户还可以选择已有的任意两双鞋子组合“生”鞋盒,鞋盒里有一定概率能开出稀有度不同的鞋子,每双鞋能“生”七次。开鞋盒与开盲盒的体验类似,但开出来的鞋子会直接影响后续收益。

    两双鞋组合“生”出鞋盒(左),开鞋盒得到新鞋(右)。 (资料图/图)

    接受采访的跑/走赚用户们基本都会和身边朋友交流开盲盒的经验。艾淇每次开盲盒前会把自己养的猫抱起来,搓一搓它的两只爪子,用猫的爪子来开鞋盒,“比我自己开出来的好很多”,网上也有很多人在开盲盒的时候放《绿光》《蓝精灵》等背景音乐,以祈求能够开出罕见的绿鞋和稀有的蓝鞋。

    “生”鞋后,汪闻照的鞋出现了富余,不能再给自己增加走赚时间。他想起了因为抑郁而待在老家的堂弟。堂弟原来是一名厨师,出现精神问题后被辞退,回家治疗了五年一直没有比较大的好转。汪闻照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把自己富余的鞋转送到这个账号上,联系堂弟出去跑。

    高中时期拿过学校长跑冠军的堂弟接受了这个建议。第二天,汪闻照语音指导堂弟完成了第一次跑赚。跑完之后,很久没运动的堂弟告诉汪闻照自己还挺累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不过能坚持”。

    一段时间后,堂弟开始主动给汪闻照发消息,把跑步路上的风景、跑赚的收获分享给汪闻照,这是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再后来,堂弟拿着一双每天只能跑赚10分钟的鞋跑了整整50分钟,汪闻照提醒他一天只有前10分钟有收益,堂弟回复:“哥,我知道,谢谢你,是我自己想跑的。”

    堂弟给汪闻照分享的跑步路上的海景。 (受访者供图/图)

    “这是不是庞氏骗局”

    25岁的Gino靠StepN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生活在澳洲的她2021年开始接触加密货币,抱着“金融骗局赚一波就走”的心态买了韭菜币,但在上面亏了钱:“投的不多,没了就当去澳门玩了。我比较喜欢去试,错了也没关系。”

    这之后,Gino因为从小喜欢的艺术家藤原浩而知道并入手了第一个NFT,但这个项目,包括Gino后来入手的杰伦熊(NFT图片项目Phanta Bear)都没有为Gino带来什么收益:“NFT其实99%都是韭菜,只有前1%的项目有人在不停炒,但是又很贵。”

    2022年2月,在一个亏本的NFT项目群里,Gino第一次听说了StepN。她同样被锻炼的理念吸引,购买了三双鞋入场,开始了走赚。入场以来,Gino隔段时间就会再次投资买新鞋,并给身边的人买,最多的时候在不同账号上拥有55双虚拟鞋。

    为了使赚钱效率最大化,每双新鞋买来后都需要先升级。按照规定,鞋子每升一级需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升下一级,而“为了抓紧项目周期挣钱,榨干它的每一滴油水,就要无缝衔接地升级”。为了无缝衔接,Gino会设置很多深夜的闹钟,闹钟响后“迷迷糊糊地拿着手机点一下就晕过去”。这样的场景一个晚上可能会重复两三次。

    鞋子数量稳定后,Gino自己使用的账号上每天需要走一个小时四十分钟,2月底到5月中旬,软件记录的里程数累计达到600公里:“我是一个从小就三分钟热度的人,一本书都很难看完,但是当我回头看自己走出的路程居然已经能从四川走到重庆,还是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Gino磨出过水泡,摔过不知多少次跤,也在很多暴雨天披着雨衣走在路上。

    Gino的StepN走路记录。 (受访者供图/图)

    35岁的互联网工作者Lu也是一名风雨无阻的虚拟鞋运动者,2022年3月初购买了第一双虚拟跑鞋后,固定每天早起跑步。使用虚拟鞋之前,Lu本身就有一年多的户外跑习惯,每周会跑三到四次,就连下雪天也不例外——他说雪后其实地面根本不滑,只是需要费劲把脚拔出来。

    参与到该虚拟鞋项目的很多人都会像Lu一样自发向身边人分享,不少人听了都会问“这是不是庞氏骗局”。辛柯尧自认为还没有完全明白区块链逻辑和经济形势,也在5月份见证了拥有权威机构背书的区块链项目Luna的崩盘:在两天内蒸发了400亿美元的市值,币价从超过一百美元跌到不及万分之一美元。他表示:“如果项目方真的卷盘跑,我就把自己养成的锻炼习惯当风险对冲了,毕竟每天跑十公里,一个月瘦了二十斤。”

    “在主打去中心化的Web3.0中,每个人都相当于在风投,就看能不能在泡沫中把钱赚了,以及这个企业会成长到什么样,是否能创造出外部价值。” 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汪闻照这样概括自己和朋友的讨论结果。

    项目联合创始人Yawn Rong在一次访谈中也说道:“庞氏本身是不产生价值的,但如果你有一个NFT市场,项目有资金进入,完全可以用挣的资金去补贴你的用户,比如一年我赚一个亿,拿出5000万来补用户。如果我没有这个市场,就没有东西可以补,就会陷入庞氏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才是前面进的人赚后面人的钱。”

    2022年5月的一个工作日,Gino和往常一样开车上班。在路上,她突然得知数字货币Luna爆雷狂跌、可能会带垮整个市场的噩耗,群内所有的大佬都看空。看到消息的瞬间,Gino把车停在马路边,掏出自己的八台手机,开始疯狂地卖鞋子和App里还没变现的代币,抛了一半。

    “当时大家都很恐慌,我连班都不想上了,甚至产生了辞职的想法。”Gino告诉南方周末,自己一周的工资都没有在StepN里面走一天路挣的钱多,如今后者大跌,也还没降到自己入场时的数额。

    大跌风波过去后,Gino继续每天走一小时四十分钟的路,用剩下的鞋继续“生”新鞋,拥有的鞋子数量又达到了54双。

    大跌后,汪闻照堂弟觉得虽然赚得少,跑步还是很舒服的,所以仍在坚持跑步。汪闻照告诉南方周末:“可能没有钱的原动力他不会跑出去,可能这个事情的意义也不在于项目的价值,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在我身上了。”

    (应受访者要求,艾淇、辛柯尧、汪闻照为化名)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陆宇婷

    二、宠物街区块猫是不是倒了资金套着怎么办

    宠物街区块猫,如果倒了那你资金被套着,那你只能等着了呀。或者请求政府的帮助

    三、还没搞懂“元宇宙”是个啥,就有人用它诈骗了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类能够以虚拟的身份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

    “元宇宙”概念一出,便引来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然而也被不法分子悄悄盯上,他们 假借“元宇宙”的名头,行集资、诈骗之实,也想分一杯“流量羹”。

    目前,已发现有些不法分子打着 “元宇宙区块链游戏”“云挖矿”“云养宠物” 等“高科技”旗号来诈骗钱财,致使用户跌入陷阱、遭受损失。

    厦门的张女士在逛贴吧时刷到一条信息,称在一款名叫“某喵”的APP上养猫就能赚钱,而且是高额回报。

    出于好奇,张女士便添加了信息中留下的微信,联络人将她拉进入一个微信群。张女士在群里观察了几天后,发现每天都有许多人往群里晒“收益”截图。

    张女士心动了,便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了“某喵”app,并在上面注册预约了一只“虚拟猫”。

    第二天,该app后台“客服”向张女士发送了一个转账链接,并称“往里充‘预约款’及‘饲养费’,就可以开始养这只猫,让它身价增长,等别人将其买走后,就能拿回本金和利息。”就这样,张女士按操作先后投入1.7余万元后,发现该APP打不开了,自己也被踢出原先加入的微信群。

    去年12月份,央视报道了 元宇宙区块链游戏骗局 ,商家宣传这是一款能够“躺赚”的游戏,可以边玩边赚钱,玩得好的月收益高达100%,甚至宣称 “两周就能赚14万元”“三天回本”“投资的客户已资产翻倍”。 实际上这类游戏暗藏庞氏骗局,同时,由于要用虚拟货币结算,其本身或可能已经涉嫌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

    面对虚拟世界该如何防范?

    不随意接听陌生来电

    接到自称是“投资专家”“投资平台工作人员”等加好友拉你进入虚拟货币等平台转账投资的均是诈骗。

    不晕群里吹捧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微投入高收入”都是犯罪分子设计好的骗局,“虚拟货币投资群”群内除了被害人,其他全都是诈骗分子。

    不信高额“馅饼”

    不要轻信陌生网友,也不要相信弹窗高回报广告,更不要相信“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之类的投资赚钱谎言。

    骗人入局

    收割牟利

    不法分子在做最无情的局


    来源:南昌东湖检察

    四、什么是所谓元宇宙游戏,和区块链游戏又有什么区别

    最近元宇宙的概念炒的沸沸扬扬,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可以在虚拟场景去做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社交和创造活动。类似的想法其实在《黑客帝国》《加速世界》《刀剑神域》早有提及,在现实生活中如此频繁提及还是第一次。近几个月各大资本纷纷为元宇宙概念站台、布局,8月份,微软推出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国内字节跳动斥资50亿元收购VR公司Pico,布局元宇宙。而这股风潮,正是由一款所谓的“元宇宙游戏”所引起、带动,这款游戏也是元宇宙游戏中的翘楚。

    风潮的引领者:《Roblox》

    《Roblox》正是2021年这波元宇宙风潮的引领者。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公司,登陆纽交所后,公司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了400亿美元,现在已经突破450亿美元。彻底引爆了全球科技和资本圈。有人可能不知道45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作为传统游戏行业的巨头EA,市值也只有400亿美元。要知道,《roblox》2004年才成立啊。

    roblox在今年三月于纽交所上市,势不可挡

    《Roblox》并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个游戏平台,其运作模式和《G-mod》相似,在游戏内容的创造上,都是ugc(即玩法内容由用户玩家自己创造)的模式。因此在《roblox》的平台上有几千万个游戏供玩家选择。你可以在这里玩到大逃杀、cs、马里奥等一切你想玩到的东西,只受限于玩家的脑洞和素材包资源的丰富程度。

    《Roblox》允许玩家购买,出售和创建虚拟物品,交易所得的金额自然是由玩家和平台进行分成,只不过和传统的pgc(由专业人士创造内容而非用户)模式相比,游戏的研发变成了玩家;运营和渠道集中到了平台方面。在今后不难想象,游戏的发行渠道和运营都将有向用户转移的可能性。

    在中国《Roblox》在2019年由腾讯代理,我只能说懂得都懂。现在这款游戏由腾讯代理的国区已经无法注册,删档停服了。

    腾讯代理的国区已经挂了。。。

    说了这么多关于《roblox》这款游戏平台的信息,你是否会觉得,这就是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模式呢?毕竟pgc式的创造生产力是有限的,未来随着信息的便捷和教育的普及,ugc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看看b站,看看知乎,这些平台几乎有着源源不断的产出能力。如此来看,也不奇怪《roblox》被各大资本看好,股票一路飘红了。但作为元宇宙游戏,《roblox》缺乏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Gamefi(game finance游戏经济),具体到技术上就是区块链技术和nft技术在游戏上的应用。

    区块链游戏?

    Gamefi看不懂没关系,但你只要知道,当游戏内的道具有了gamefi的概念之后,它就成为了虚拟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且永远不会消失。举个例子来说,当你在cs:go中抽到一把龙狙时,你可以将它卖出高价,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cs:go足够稳定,它不会突然暴毙,游戏内道具变得分文不值。

    第二:枪械皮肤由于磨损值的存在,导致每款皮肤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赋予了每把龙狙独特的价值。

    但如果cs:go关服了的话,这把龙狙不但卖不出去,它甚至不属于你自己,这把枪就这么消失了。

    cs:go的龙狙因为磨损度系统,每一把都各不相同

    有区块链相关技术的游戏道具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存在世界各地的互联网角落中,除非互联网消失了,否则它永远都会存在。同时又与nft技术进行结合,使它在游戏世界的代码独一无二,并且不可复制。这就使虚拟产品具有了稳定性和普适性,具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

    区块链游戏就是利用这样的技术,赋予了游戏内部的道具很高的价值。也因此,在元宇宙概念火热的今天,区块链游戏的发展极为迅猛。了解了区块链游戏的概念后,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代表。

    《Cryptokitties》

    《Cryptokitties(迷恋猫)》是第一款区块链收藏游戏,整个游戏以猫猫的养成为核心,通过不断的培育和繁衍就能拥有更多的猫猫。由于其中的猫猫经过了nft技术的处理,之后就可以通过买卖猫猫来赚取虚拟货币。在2017年刚刚崭露头角时,游戏会送一直免费的小猫,但现在需要以太币(ETH,现在价格$3807.27)进行购买,最便宜的也要千元人民币了。。。

    分别对应为猫的价格;基因;序号;第几代;繁殖冷却时间,基本系统就这么简单

    《Decentraland》

    《Decentraland》是区块链游戏中的老大哥,也被称为第一款“元宇宙游戏”。前段时间林俊杰在其中购买土地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在《Decentraland》中,可以自由地买卖土地,你对自己土地拥有完全的控股权,同时也可以作为游客到处参观,但也仅此而已了。在大部分的时间中,除了布置自己的家园,就是到处闲逛,去观看各种nft艺术品,可玩性很低。

    游戏内部画面,目前粗糙简陋,且不具有可玩性

    《Axie Infinity》

    《Axie Infinity》是当前人气、流通市值和nft交易额最高的一款游戏,其玩法结合了养成、战斗。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将名为Axie的生物进行收集、繁殖、交易和战斗。游戏的内容和系统比起上述的两款游戏更加复杂,因此也有更高的可玩性。游戏变现核心和上述的《Cryptokitties》相同,也是培育新的axie进行售卖。

    游戏内的养成界面

    小结

    说了这么多所谓的“元宇宙游戏”大家也能发现,这些游戏的本体,对比传统游戏而言相当简陋,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步骤,集中在变现上。玩这些区块链游戏的人,真的喜欢游戏吗?这样的游戏,在传统游戏面前有什么可玩性吗?只不过又是一种新的圈钱套路和玩法罢了。打开这些游戏相关的消息,看到的不是游戏本身的攻略,全都是一些“前景”“赚钱”一类的字眼。在国外大型游戏的风潮下,国内许多区块链游戏也趁着这波风潮下水,想大捞一波。12月13号,央视也发出声明,告诫大众国内此类游戏都为新型的圈钱手段。

    央视对所谓“元宇宙游戏”的报道

    游戏相关信息全是如何挣钱,何时入场,一股铜臭味

    “元宇宙游戏”的概念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和“元宇宙”的概念又不同,到现在似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似乎只要和区块链沾边就行了,这些所谓的“元宇宙游戏”,真的配被称作“元宇宙”吗?大多数只不过是把传统游戏的系统简化和nft做了简单的结合。这些区块链游戏虽然被称作游戏,玩法始终是无聊枯燥的。而《roblox》虽然有着丰富的游戏内容和ugc的发展模式,却只在外部,公司和游戏玩家的经济交流,游戏内部的货币无法和外部对接,也没有区块链化。

    真正的元宇宙,包罗万象,ugc(保证足够的生产内容)、基础设施和区块链化(与现实经济体系对接),三者缺一不可。要达到未来科幻片中那样的游戏世界,对设备、传输、玩家游戏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个概念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要达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使我们有不错的体验这个阶段,实在是遥遥无期。目前所谓“元宇宙游戏”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是金融的一个新玩法,仅此而已。

    五、阿里“猫享”自营上线,互联网红利渐尽“猫狗内卷”终有一战

    近期盛传阿里要做“自营”的消息终于落定。

    2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浏览App发现,阿里自营业务“猫享”已正式上线。

    自营电商是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特征是以标准化的要求,对其经营产品进行统一生产或采购、产品展示、在线交易,物流配送。自营电商有品牌力强、产品质量可控、全交易流程管理体系完备等特点。

    阿里推出自营业务“猫享”受到多方关注

    阿里发力自营早有迹可循,此前,阿里已在天猫超市、盒马、天猫国际等尝试自营业务。此次阿里推出自营业务“猫享”受到多方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营模式是阿里宿敌京东的基本盘。

    近年,京东加快了平台化扩张,阿里巴巴也迈出了自营的重要一步。网友戏称电商内卷,猫也要吃狗食、走狗步(猫指阿里天猫、狗指京东)。

    事实上,在人口红利渐尽的当下,电商正在加速谋求新的增长点,“上”至供应链,“下”至下沉。业内专家表示,未来电商的增长点将聚焦多元化、用户体验提升、跨境等,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商品到服务再到整体解决方案。

    3C、国际品类打响自营业务,“自营”调动经济体规模效应

    十年前,不认可京东模式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谈到电商直营模式,称“自己采购、自己销售、自己做物流”这样的模式走不了很久。如今,在2月24日晚刚刚结束的业绩会上,阿里相关高管在业绩会上又有了截然不同的表述,称不管什么模式,阿里巴巴从消费者体验出发进行合适模式选择。

    此前,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相关负责人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天猫不会改名,猫享只是天猫app里的一个探索项目,但未正面否认发力“自营”一事。

    目前,“猫享”已正式上线,天猫App显示,已上线新增业务“猫享自营”,同时在App第一屏的明显位置出现“猫享闪购”频道,每天固定时段上线自营商品进行折扣秒杀活动。

    记者浏览App发现,目前天猫自营业务分为“猫享自营”和“猫享自营国际”,涵盖商品已包含手机、个护用品、食品饮料、医疗等各项商品。

    此前,据晚点报道,“猫享”项目于2021年底启动,由FC事业部总经理赵昆(花名:空无)负责。2021年10月,天猫超市和进出口事业群升级为B2C零售事业群,FC事业部由原考拉海购事业部和原手机天猫事业部融合而成。

    “猫享自营”内已涵盖3C、个护、日用品等品类

    此次,手机和国际商品(包含化妆品、个护用品、保健品等常见跨境商品)也成为“猫享”的重要品类,此前传闻称,猫享的自营旗舰店选择首先从3C品类入手,以手机为例,目前“猫享自营”内已涵盖苹果、小米、荣耀、OPPO等常见手机品牌。

    “猫享”被传系阿里B2C零售事业群将围绕大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首先将从3C品类推进,货品所属权属于平台,直接向品牌商打款进货,由平台直接发货给消费者。此模式对标京东自营,主打对物流速度、服务品质和平台背书有强烈消费欲望和价格不敏感人群。

    据晚点援引阿里人士称,B2C零售事业群成立时,有内部人士认为阿里在淘系之外,成立了规模对等的自营业务,“说得夸张一点,阿里是在复制一个京东”。

    此前,阿里已在天猫超市、盒马、天猫国际等尝试自营业务,盒马内部人士称,自营品牌在销售数据上来看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自营品牌的毛利也较高。

    加大自营占比在天猫国际板块上早有显现。海外品牌、超级供应商、海外TOP官网、全球买手店,以及海外源头工厂等通过不同区域的天猫国际采购渠道进入其海外仓,并在其直购店上线销售。2019年9月,阿里收购的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已更名考拉海购),采用的就是进口商品直采模式。

    2020年,天猫国际相关负责人就曾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自营模式虽然彼时规模不大,但会持续增长(彼时称将涨至40%)。业内人士表示,天猫国际只有通过自营的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包括菜鸟在内的阿里经济体的规模效应。

    阿里向左、京东向右:自营模式、平台模式争锋,电商谋求多元化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此次疫情对消费者线上消费意愿的提振明显。2020年前2个月网上零售渗透率达21.5%,同比提升5.0百分点,是过去5年提升幅度最为明显的一次。长期来看,此次疫情有望成为用户习惯养成的重要契机,为行业用户规模增长增添活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商正在面临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等客观情况。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三季度营收2425.8亿元,预估2449.1亿元;净利润204.29亿元,同比下降75%,业绩承压明显。

    财报显示,利润减少主要由于251.41亿元的商誉减值以及所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净收益减少,该两项并未计入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446.24亿元,同比下降25%。

    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10%,经营利润同比下降34%,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27%。这些下降主要由于对淘特、饿了么、Lazada等增长业务的投入增加、为用户增长而增加的费用,以及激励商家的举措。

    在阿里逐步发力自营及其他新业务的同时,京东也早已加快了平台化扩张,在反垄断期间反攻,拉回此前“二选一”品牌客户重新入驻上线。2021年前三季度,京东全渠道GMV实现了近100%的同比增长。

    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在业绩会上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京东主站上第三方商家的成功入驻数量达到上半年总和的三倍,其中时尚居家的新商家入驻数量增长最多。

    近年,京东在To B业务、零售、物流等业务方面动作频频,收购五星电器、跨越速运等深度布局平台网络。

    下沉方面,过去两年时间京东先后投资了迪信通、联想来酷、国美零售等,一直以“再造线下京东”为方向试图打通线下线上资源并对接融合。尤其在下沉市场,线下仍握有主体市场份额,下沉市场消费者依然喜欢逛店消费。京东还在重庆等地开线下超体店。同时,在社区团购上不断布局,投资老牌社区团购玩家兴盛优选。

    阿里在下沉业务淘特和淘菜菜方面,2022财年第三季度,淘特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淘菜菜季度GMV环比增长30%。阿里的下沉业务淘特、淘菜菜已成为阿里中国零售市场业务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淘宝形成互补。

    阿里相关高管在业绩会上表示,淘特上价格敏感人群多和淘宝的用户形成明显互补,淘菜菜同样。淘特、淘菜菜是阿里中国商业部分中的重要业务,财季内有很多新用户增长通过淘特获得,同时,淘菜菜建立了很好的下沉基础。可见,电商都在尽力谋求精细化运营、多元化发展。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目前各电商的增长点在于,其一是多元化,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商品到服务再到整体解决方案,需要多元化的供应;其二是用户体验的提升,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售后和物流方面改善用户体验;其三是跨境电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拓展市场覆盖;其四是服务商户,通过云计算、智造等新产业,通过数据集合输出人工智能或者数据分析结论,助力商户拓宽渠道,改进生产,改进供应链。

    自营系面向中高端业务拓展,电商平台决胜用户精细化运营

    2021年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新整合设立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两大业务板块。这是继2015年的“大中台”以来,阿里巴巴组织架构的又一次重要调整。

    阿里整合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由戴珊分管。同时整合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由蒋凡分管。

    此次阿里巴巴推出“多元化治理”这一新战略,阿里方面称,是要在中台支撑下,适应阿里巴巴多特质业务向前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各个团队的客户导向,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实现各个业务线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此次推出自营业务“猫享”也是戴珊接任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掌门人后,围绕天猫展开的新的动作。

    内需、全球化和云计算,是如今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也是阿里巴巴业务创新的主战场。2021年底的组织架构调整,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聚焦内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发力全球化。

    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但伴随用户规模增长红利的减弱,各电商平台的竞争重点将转向单用户时长,并围绕“人、货、场”展开角逐。电商竞争进入用户精细化运营时代。

    盘和林表示,自营电商对商品的控制力更强,能够自建售后、物流,对商品的全流程控制较为理想,但运营成本较高,需要长期的基础物流、售后设施投建,达成对应效果的时间会很长。

    平台化电商的控制力较弱,但是通过利益纽带,资产投入较少,轻资产运行,可以通过开拓营销渠道等诸多方式,通过商户服务获得更加多元的收入。但由于对产品控制力较弱,对售后、物流方面体验改进难度较大,因为要作为中间方去协调各方。

    他认为,目前,阿里布局自营能够提升消费者体验,自营对于大多数电商平台来说,是用户分层后,面向中高端需求用户的一种业务拓展,也就是如果没有自营方面更加优秀的购物体验,可能将一些有品质需求的用户拒之门外。互联网电商是讲求多元化,全面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更广的用户覆盖,做自营也有其必要性。

    天风证券研报称,电商平台竞争白热化之际,决胜于用户精细化运营,在用户获取方面,各平台持续加码销售费用投入,以维持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整体获客效率整体可控, 但在内容平台的电商化趋势下,流量平台与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将更进一步;商品生态方面,预计C2M反向定制将成为电商平台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一;消费场景方面,电商直播与短视频拓展了内容电商新场景,其意义在于丰富用户对商品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商品品类的拓展和消费场景的延伸,对于提升复购次数和单用户消费金额有裨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郭利

    以上信息是关于《区块猫是骗局揭秘-宠物街区块猫是不是倒了资金套着怎么办》的内容,更多宠物知识敬请关注:酷宠网

      推荐阅读

      亳州宠物微信群,亳州宠物群二维码

      中卫宠物微信群,中卫宠物群二维码

      来宾养狗交流群,来宾宠物狗微信群二维码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22 www.kupet.cn (酷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7-2022 www.kupet.cn (酷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