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菜单
搜索
猫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猫”在神话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猫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猫”在神话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有山猫、有老虎,有猫有虎,由古埃及的猫墓中,埃及人认为不眨眼的猫

导读目录:
  • 一、虎年说虎:拜年不能只会“虎虎生威”,古诗文里的老虎了解一下
  • 二、中国神话中的猫
  • 三、猫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
  • 四、猫在中国神话当中是一个什么是好是坏
  • 五、“猫”在神话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 一、虎年说虎:拜年不能只会“虎虎生威”,古诗文里的老虎了解一下

    虎,百兽之王,十二生肖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老虎既熟悉又陌生。转眼壬寅虎年将至,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典籍和诗文中的老虎吧!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大诗兄

    摄影:新华社记者李博、李光正、朱国亮

    视频、图片主角均为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华南虎日月星辰“四姐妹”和它们的“虎妈”。(新华社摄影部出品)

    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虎年。

    说起老虎,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的身边有着太多的“虎元素”,十二生肖之一且不说,从古至今,各种成语、诗词、寓言、传说中的老虎数不胜数。

    人类对老虎又是陌生的。老虎是独来独往的猛兽,即便是圈养,也不失山林之气。

    如果不是饲养员、驯兽员,一个人的生命中,基本不会有跟老虎亲密接触的机会;如果有,那一定是相当刺激的体验,即便是武松。

    我是“大猫”

    讲老虎,我们先讲科普。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一种“大猫”。具体而言,虎是猫科豹属虎种动物。猫科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布于世界各地,包含老虎、狮子、豹子、猎豹、猞猁和各类小型猫类等。

    从物种的分类命名来看,老虎有点“委屈”,作为百兽之王,它的“科长”是软萌的小猫,它的“属长”也是在它面前甘拜下风的豹子。不过,天下猫科是一家,也许老虎自己并不在意吧。

    虽然体型差异很大,但猫科动物有着很多相似的特征:犬齿锋利,可以高效地捕捉和咬死猎物;眼窝很大,视野宽广,视觉灵敏,瞳孔可伸缩;耳室很大,听觉灵敏;鼻头无毛湿润,嗅觉灵敏;舌头上有倒刺,可以轻松地将食物“骨肉分离”,也可以方便地清理全身皮毛;胡子(触须)刚硬,触觉灵敏,便于夜间行动;脚有肉垫,行走无声无息;爪子锋利,大多数可以伸缩;行动敏捷,跳跃有力,善于短距离伏击猎物……

    总之,“灵敏”这个词用到猫科动物身上最恰当,它们堪称进化最完美的捕食者;而老虎,是当之无愧的“地表最强”捕食者。

    具体到“虎”,《辞海》上是这么介绍的:头大而圆。体长1.4~2米余,尾长达1.1米。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前额有似“王”字形斑纹。栖于森林山地。夜行性,能游泳,不善爬树。性凶猛。捕食野猪、鹿、獐、羚羊等,有时伤害人。分布于亚洲,北至俄罗斯西伯利亚,南抵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有东北虎、华南虎,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看到这一段,首先吸引我的是“头大而圆”四个字,这令人感到莫名喜感。虎头虎脑,的确既精神又可爱。

    最近两年,中国最有名的老虎,当属“完达山1号”。2021年4月23日,黑龙江省密山市境内出现一只猛虎,它袭击行人和车辆的现场视频,隔着屏幕都令人窒息,好在没有出人命。老虎被麻醉捕获后,收获了一个名字——“完达山1号”。

    此后,它又被放归山野,听说还时常在附近晃悠。事实上,出没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虎(又称阿穆尔虎、西伯利亚虎),经常游泳穿越中俄界河,来去如入无人之境。

    跟古代相比,老虎的栖息地已经大大地缩减。在这样的情景下,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互不伤害,值得每个人思考。

    典籍里的老虎

    在最古老的一批中华典籍里,已经有了老虎的身影。

    ——我们先看《山海经》。这是一部中国文明早期的地理、博物类“百科全书”,很多内容看似荒诞不经,其实都是现实的映射,留存了上古人类生活的很多痕迹。《山海经》中,“虎”字出现的频率极高。譬如《西山经》,其中就有多处描述: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又西四百里,曰厎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牛”;“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

    《山海经》中记载很多“半兽人”或者“半仙”,他们也都是老虎的装束。

    《西山经》中写道:“……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大荒西经》中则写道:“……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两段光怪陆离的记述,其主角就是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西王母”。早期的西王母形象,并不是珠光宝气、母仪天下的样子,而是居住在遥远蛮荒的西部昆仑山的山洞里,长着老虎的牙齿、豹子的尾巴,戴着五彩鸟毛的王冠。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其实是一个原始母系部落首领的形象。这些部族有着朴素的猛兽崇拜,他们崇拜的不是豺狼,也不是狗熊,而是猫科的虎豹。这个道理,我想是显而易见的,“颜值即正义”,如果让你选,应该也一样。

    ——我们再看《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也有很多跟老虎有关的记载。譬如,《大雅·韩奕》一诗,用非常铺陈的诗句描述了西周贵族韩侯的封地——梁山。据考证,此山在今河北省境内。诗中有这么一句:“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这生动地描述了梁山的生物多样性:河里有鱼儿,山上有小鹿;至于猛兽,有狗熊、有马熊(罴),有山猫、有老虎。

    作为“大雅”诗篇,《韩奕》全诗都比较诘屈聱牙,但“有猫有虎”这一句,放到今天依然是大白话。这是什么道理?古代很多动植物专有名词——譬如描绘鱼类的“鲂”“鱮”——没有流传到今天,或者成了生僻字,这说明人类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转移。

    而“猫”“虎”等名词流传至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猫科动物们始终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我们接着看《周易》。不要把《周易》神秘化,这是一部体现早期中国人朴素哲学思想的著作。《周易·革卦》中记载,“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以及“君子豹变,小人革面”。何谓“大人虎变”?

    所谓“大人”,指掌控大局、具有决定作用的大人物。他们的举动如同老虎,迅速而有力;他们主导的变革如同老虎的斑纹,美丽而醒目。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老虎就等同于主宰者。

    跟“大人虎变”不同,“君子”指辅助“大人”的有才之人,他们的变化如同豹子的成长,从初生时期的蓬松一团、灰头土脸,到长成后的毛色亮丽、敏捷迅猛,这就是“君子豹变”;“小人”主要指老百姓,他们要顺应社会的变化,洗心革面,这就是“小人革面”。

    ——接下来是《史记》。《史记·李将军列传》的主角、“飞将军”李广善射,其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在李广的故事里成了小可怜。射杀老虎固然厉害,而“误射”老虎、实为石头的那个故事更加精彩,以至于唐朝诗人卢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龙从云,虎从风”,飞将军肯定知道这个道理,难怪他警惕性这么高,爆发力这么强。说实话,老虎如果听说了这个故事,也应该倒吸一口凉气,感到很是幸运。

    寓言里的老虎

    说完典籍中的老虎,我们再说说各种古代寓言里的老虎。

    《战国策·楚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这就是“狐假虎威”故事的源头。而且,这是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套路:楚王问群臣,北方诸国是不是很怕我们的将军昭奚恤呀?大臣江一用“狐假虎威”的故事来说明,他们不是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您啊!

    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彩虹屁”,同时又不露声色地狠“踩”了政敌一脚。在这个故事里,老虎给人一种萌蠢的感觉,狐狸也是冰雪聪明的样子,百兽齐齐出动,有一种“疯狂动物城”的既视感。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黔之驴

    唐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乐府诗中《猛虎行》

    《乐府诗集》,是中国古代乐府诗歌的总集。诗集中有一个专题门类,就叫《猛虎行》。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窥见猛虎的不同侧面。

    猛虎行

    南北朝 谢惠连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

    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

    谢惠连是南朝人,主要生活在刘宋时期。他出身于大族谢家,与著名诗人谢灵运是本家兼好友。

    这首《猛虎行》虽然简短,却生动刻画了老虎的本性:“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虎是猛虎,人是什么人?“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人在旅途,艰辛劳累自不必说,生命安全也难以保证,各种猛虎毒蛇出没,就问你害怕不害怕?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我想,谢惠连写作《猛虎行》,也有着对命运的担忧吧?

    我们再看唐诗里的《猛虎行》:

    猛虎行

    唐 储光羲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

    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

    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振。

    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在所有描绘老虎的诗歌中,这是最喜庆、最大气的一首,非常符合迎接虎年的氛围。作者储光羲是盛唐诗人,他大大表扬了一番老虎,简直把它写成了“仁义”的化身: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老虎身体强健,不但不怕冰雪,反倒喜欢在雪地里撒点儿野。

    古人认为,老虎轻易不伤人、不吃人,因为它懂得人是万物灵长,不敢得罪上天神明。既然不吃人,那吃啥呢?“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原来,山中百兽是它的食谱,天上的五龙是它的好友。对于食物链和社会关系的把控,老虎心里很清楚。

    老虎的作息、出行,也都透着大开大合、从容不迫的王者之气。“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太室和孟门,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山,也只有这样的大山,才配得上山大王的威仪。“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金黄色的皮毛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尖牙和利爪是它称雄的利器。

    “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这句诗里包含着一个典故。“蒙马”,又做“蒙蔑”,是飞扬跋扈的意思。老虎平时就是这个样子,谁也不放在眼里。然而,老虎采取什么态度,也要“看人下菜碟”。

    东汉时期,刘昆担任弘农郡太守,宽厚爱民,传说,连境内的老虎都为之感悟,背负着小老虎渡江而去,这就是“浮江亦以仁”的由来。

    据说,储光羲是想通过这首诗来劝诫当时的官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越有权势,越要仁义。这一点,连老虎都能做到,人类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而在下一首《猛虎行》中,我们看到的了另一个形象的猛虎:

    猛虎行

    唐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这是一只大摇大摆、横行乡里的老虎。对于这样一只大老虎,各方的反应很有意思:“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看你把麋鹿们给吓得,一点声音都不敢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五陵少年”多是豪门子弟,平时口气大、路子野,但碰到真正的大老虎,也只能缩头缩脑、虚晃一枪。

    猛虎固然是猛虎,可怕自然是可怕,但老虎并不令人感到可恶可憎,依然有着活泼泼的一面:“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它们跟所有生灵一样,舐犊情深。

    人类还发现,除了发情期间,雌雄老虎都是独来独往,活得独立而精彩。

    事实上,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老虎即便是作为“配角”出现,也总会给人惊鸿一瞥的感觉。我们可以读读李白的几首诗。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宫景象是这样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你见过弹琴鼓瑟的大老虎么?太可爱、太仙气。而在《蜀道难》中,剑阁关的险要如此:“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又太可怕、太惊悚。

    最后,再看《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李白把好友张十四比作猛虎,即便流落草莽,也无法掩饰自己的高大威猛。

    其实,在即将到来的虎年里,我们也应当如此,不论顺境逆境,总要存着一股精气神,总要如同猛虎下山,做起事来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二、中国神话中的猫

    八尾猫那个,不是小说《异闻录》里的杜撰么- -~
    猫在古代是种很神奇的动物。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他们的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的动物分别是:鲤鱼、猫、公鸡、草龟。东岳泰山大帝的坐骑黑虎的原型就是猫。再如猫不能碰到死者,原理就是猫能役鬼。在古代,凡是与巫术有关的东西,大多要用到猫作为媒介,比如隋唐时盛行的猫鬼:猫鬼,就是猫的鬼魂,据说有人可以操纵它去害人获利,而民间就有一批人从事蓄养猫鬼。传说蓄养猫鬼的人先通过一套仪式和念一番咒语后,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猫杀掉,以获得猫鬼,被杀的猫必须是老猫,年数越长越好,此后每当子夜时分,蓄养之人必须祭祀它,之所以选择子夜时分因“子”的属肖是鼠,据说此时祭祀含有把鼠献给猫的意思,这种祭祀绝不可间断,否则被蓄养的猫鬼就会反害蓄养的人。养到一定的时候,蓄养的人感到可操纵猫鬼了,就会放猫鬼去害人,据说被害人家的财产会转移到蓄养人的家里,而被害人据说先是四肢像针刺一样疼痛,继尔这种症状遍及躯体,最后到达心脏,当心脏出现针刺感时,被害人就会吐血,日渐瘠弱,最终血尽而亡。隋文帝杨坚在外戚独孤陀用猫鬼谋害皇后事发后十分震怒,同年五月,隋文帝下诏:“蓄猫鬼、蛊惑、魇媚等野道之家,流放至边疆。”所以后来流传于苗疆、云贵之地的蛊惑之术,甚至流传于东南亚的降头术,源头都在中国,只不过后来流传出去而已。

    /清代《猫苑》,不少神异之说。

    三、猫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

    关于猫在中国的起源,
    目前资料不明。有些资料说是早在西周时,中国即已豢养家猫,又有资料说是唐代时才从西亚引进猫。中国饲养家猫的时期较其他地方晚一些,大约是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的.在西周时期就有关於猫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吕氏春秋>>等都有养猫捕鼠的描述.清代咸丰年间出了一本叫做<<猫苑>>的书,详细收集了许多猫的传说和品种.十二世纪的中国家庭里喜欢养被其之称为"狮子猫"的黄白色猫.

    第一支被人驯养的猫:
    已经驯养的猫追溯其历史,至今大约有5000-- 8000年.据记载第一只被驯服的猫大约出现在中东,而古埃及是第一个大量出现猫的地方,但当时猫只是作为捕捉老鼠的"工具".然而到了西元前3500年,猫在古埃及的地位已经十分显赫.古埃及人崇敬猫的贡献为猫做神像,将其神话,在古埃及有著猫头的神像叫做Bastet(或者也叫做Bast,Pasht).

    世界上第一只被人驯养的猫,可能是出现在中东。据权威专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所驯养的非洲山猫,libyca,,应该就是第一只短毛家猫的始祖。它的体态轻盈,身披虎斑毛。由古埃及的猫墓中,所掘起的猫盖骨观察,大部份都类似libyca,少部份则类似丛林猫,Chaus 。可见,古埃及可能同时驯养Libyca 和Chaus二种猫。只是Libyca可能较容易被驯服吧! 经过这么多个世纪,猫的体型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成猫重约3.6公斤,并保有狩猎的本能。

    埃及在古时候,是个盛产谷类作物的地区,所以设有许多谷仓。为了防止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吃掉存粮,埃及人都喜欢养猫防鼠,因为猫会捉老鼠。而古埃及人也很崇敬猫的贡献,于是在祭神时,也不忘感谢猫。并为猫做了神像,将之神化,这个有着猫头的神,叫做Bast 或是Pasht ,Oubasted。

    Bast在古埃及,象征着爱与月亮的义意。猫的爱披泽于保佑谷物存粮,因为它会捕鼠的能力,才让埃及人能保有他们辛苦耕耘的谷类作物,所以他们视它为护卫农作物的神祉。另一方面,猫为月神的来由,则是因为因光变化的猫瞳孔,有如月亮的圆缺,所以才被视为月神。观看猫头神像-Bast,大多数的雕像,都是笔直站着,眼神机灵,似乎在环顾四方。其中一手拿着叉铃,另手拿着浪铃鼓。

    在古埃及时期,猫的名字叫做"mau",中文音:喵~,英语音:meow,或许就是来自猫的声音。mau也有”看”的意思。埃及人认为不眨眼的猫,不但具有动悉事实真相的能力,而且还可以看到来世。所以Bast 也是”真相之女”神灵,在人死后,进行木乃伊仪式时,Bast也会出现,以保证逝者的来生。

    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埃及人,对猫尊重的程度。猫在古埃及人的生活,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一般人在自家猫死后,全家人会为它哀悼。并且把猫的尸体,以香料防腐药品,妥善保存。选择吉日后,安置于一个圣位穴中。所以现在在埃及,我们可以见到有许多猫的木乃伊,经过那么多年后,仍然被完整的保存着。

    四、猫在中国神话当中是一个什么是好是坏

    猫在中国不太吉祥,首先,它被与狗做对比被认为是奸臣,嫌贫爱富。若你喂它食物不好,它变会去别家。还有就是迷信吧,以前猫,驴都被认为是 “鬼”。不吉利。

    五、“猫”在神话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古埃及的祭司阶级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根植于传统之中。不同于西方社会正统保守的神职人员,古埃及的祭司不是为预测占卜或者与某位神明保持和谐关系而存在,祭司的职位近似于一份日常的工作。其职责是,由于法老自视为神,他们就被看成是法老的代表,负责维持埃及社会的良好秩序。祭司们所具有的神秘特质使他们在社会中有了另一层重要性,那就是加强宗教的影响力。在古埃及人看来,宗教是获得超凡能力和满足基本需求的途径,也是控制社会运行的一道程序,它催生了等级制度,确保了文化传承。因此,无论是在实用的社会职能还是神秘的宗教层次,祭司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位身穿白色亚麻布长衣的祭司走出神庙。他的两旁是另外两个主祭,摇晃着指挥仪式乐舞的叉铃(sistre)。这是公元1世纪埃及人祭祀伊西斯的场面。)

    一名古埃及祭司通常是由法老选定,或以世袭获得该职位。不管是哪种方法选出来,都不代表他优于凡人。事实上,祭司们还要使自己生活在平凡人之中,以保持埃及社会循规蹈矩地运转下去(这也是这一高地位工作所附带的规定)。祭司阶层最初时很单一,只有相当少的庙宇,但到了稍晚的王朝时,庙宇增加到数百座。随着这样的增长,高层的官僚需要维持住庙宇的体面,庙中祭司也就要相应增加。从那时起,规模尚小的祭司阶层从大约数百人增加到数以千计,并由此衍生出祭司的等级。

    祭司的日常生活依他们的性别和等级身份而定。在相当的级别内,祭司们经常轮流担任职位,构成从日常生活到供奉神明两方面的运作体系。在这种轮转系统中,一名祭司将会进入神庙生活一个月,一年三次。不管祭司的地位如何,都需要遵守为数众多的禁忌与传统。他们不能吃鱼(这种食物被认为是属于农民的),不能穿羊毛(差不多所有动物的产出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要施行割礼(仅限于男性祭司),一天到神圣的 净湖中洗三四次澡也是很普遍的。“神谕”祭司(最神圣的职位之一)会清除体毛,有的还会剃掉眉毛,为了净化与涤罪。他们会象征性地奉献食物给神像,为神像着装,夜晚时封住神庙的密室,并被称为“Stolists”。由此可以看出,纯正洁净不止要在凡间做到,还要毫无差池地在来世保持。而且,不管在神庙中是什么身份,进行过诸如此种净化仪式的祭司都经常会被冠之“净化者”的名称。

    祭司的等级与其职务责任相一致。地位最高的是高级祭司,也叫做殡葬祭司(sem—priest),拥有“神的第一先知”(the First Prophet of the God)的头衔。高级祭司经常由智慧的长者出任。他不但要向法老提供决策建议,而且是他所辖神庙的政治领导者。同时他也控制着占卜仪式与其他典礼。除了享有相当的宗教地位,高级祭司还常被法老选为顾问。不过,也有不少高级祭司是通过晋升而爬上高位的。

    高级祭司以下是一群拥有许多特殊职务的祭司。第二层祭司均术有专攻,从“日晷学”(负责一天中的精确时计,尤其是对那些膜拜太阳神的信徒们,太阳白天运行期间的准确时刻非常重要,此外也为农业生产服务。),“占星术”(这对埃及的宗教,建筑和历法都至关重要),到治疗术。具备了专业知识的祭司们都明了,宇宙的和谐轮回相当要紧,他们以此决定庄稼何时下种,尼罗河何时涨落,甚至神庙的仪式该在早晨哪一时刻开始。古埃及祭司专研的结果,体现在神话传说和农业习俗两方面,堪比现代历法(Caesarian Calendar),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仍有被使用。

    除国家管理事务之外,祭司们还在巫术与经济两方面发挥力量,但这不包括非专职祭司,他们只是为平民提供埃及宗教的理解性知识。藉由使用巫术及与神的接触,非专职祭司们向他们的服务对象提供某一服务,通常是由劝告或者建议,施行巫术,治疗,及举办仪式组成。他们处在古埃及祭司阶层的最后一级,属于某一神庙中的“生命之家”。来到“生命之家”的世俗之人会见到一位祭司,祭司会解释他们所做的梦,并给他们咒语和护身符,以此抵消恶意的巫术,或使它变好,同时提供各种各样的符咒。“生命之家”能给予世俗之人许多规范的治疗术,医治普通疾病,在古代,它被笼罩在浓重的神秘气氛中。事实上,生命之家的书库就是被严格保密的,因为它藏有许多神圣的仪式程序,书籍,和神庙本身的秘密,如果泄露就会伤害到法老、祭司们,甚至整个埃及。虽然生命之家里的法术也被看作是祭司负责的一种典礼,但毫无疑问是较为次要的,这一点可由现存许多巫术魔杖,纸莎草文献,及其他考古证据来证明,可是,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生命之家仍旧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祭司阶层中的一个末级职位就是文书。文书会在法老和祭司那里得到很高的赞誉,以至在一些法老的墓室壁画中,法老本人也会被描绘成一个文书。文书负责抄写巫术文献,发布王家政令,保存和记录葬礼仪式(特别是在亡灵书中The Book of The Dead),并维护古埃及统治阶层必不可少的档案记录。文书经常要花去数年时间,为撰写象形文字而不断工作,并以此博得祭司阶层内的表扬。成为任何一个埃及法院或神庙的文书,都被看成一项最高的荣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相当多的史学证据表明了祭司等级内男祭司的重要,但女祭司的地位在当时与男祭司是相当的,至少还没有任何地方反应出两者的不平等。女祭司主要负责神庙内的音乐与舞蹈。在底比斯(Thebes),阿蒙(Amun)首席女祭司享有“神之妻”(god’s wife)的头衔,她是乐女的领导者,而乐女们被认为是神妾,且被当作女神哈托尔(Hathor),该位女神代表着爱与音乐。在二十三王朝及那以后,象这样的女祭司就是神权政治中的实际统治者,她们的职责是以崇拜伊西斯(Isis)女神为中心,同时供奉其他男性或女性的神明。

    底比斯主神阿蒙(Amon)的女祭司Herouben,死后在阴间向代表水神索贝克的鳄鱼膜拜。不过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鳄鱼代表索贝克,在这里却代表地神盖伯(Geb)。

    古埃及的城镇通常都会拥有他们本地的神圣动物。但古埃及人并不搞动物崇拜。被他们认为神圣的动物代表了他们的某一位神明。他们相信特定的动物是为某一特定的神所垂青的,向这样的动物表示敬意,即是取悦于神。动物之所以会古埃及宗教中带有特定含义地出现,是因为古埃及人供奉的神明与动物世界有种亲密的联系,而并非动物本身的神圣。

    自从第一代法老以来,威严的猎鹰就代表荷露斯——法老的保护神。到末朝时期,埃及人都在特殊的墓穴中埋葬与诸神相关的动物以敬拜神。大家涌至布巴斯提司——猫头女神巴斯特的祭拜中心——纷纷献上自己的木乃伊猫。其他祭拜处,朝拜人群给豺狗头的阿努比斯神奉献木乃伊化的狗;鳄鱼献给鳄鱼神索比克;鱼献给奥西里司(其躯体有一部分被鱼吃掉);鹮献给鹳头神透特。极多的学识热爱者都向透特奉献,致使透特的祭拜墓穴竟然容得400多万只鹳木乃伊。许多这类和其他灵鸟是笼养后售与崇拜者的,崇拜者然后将其涂以防腐香料——通常加以精美的包裹和面具——然后将其献到透特墓前。

    下面这些动物都是被看作是特别神圣的:
    猫——公猫在宗教上与拉(Ra)神有联系。小猫则特意养来为献祭供奉派用场,
    牛——牛是常用的祭品,用于献给各式各样的神。
    圣甲虫——作为具体的神的象征,圣甲虫与每天的日出联系在一起,被看作是自然的更新换代。因为具有这种神圣地位,圣甲虫在艺术领域拥有广泛的表现。

    以上信息是关于《猫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猫”在神话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的内容,更多宠物知识敬请关注:酷宠网

      推荐阅读

      朝阳宠物微信群,朝阳宠物群二维码

      荆门养猫交流群,荆门宠物猫微信群二维码

      孝感养猫交流群,孝感宠物猫微信群二维码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22 www.kupet.cn (酷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7-2022 www.kupet.cn (酷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