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菜单
搜索
中型猫科动物-辟谣:狞猫就是狞猫,和猞猁没有直接关系

中型猫科动物-辟谣:狞猫就是狞猫,和猞猁没有直接关系

导读目录:
  • 一、内蒙古一居民家中突现一只猞猁,以为是大猫咪,实际猞猁个性凶猛
  • 二、猞猁是什么动物呀
  • 三、辟谣:狞猫就是狞猫,和猞猁没有直接关系
  • 四、长江源出现猞猁,捕食藏羚羊,偷袭幼狼,1年能吃掉200只野兔
  • 五、猫科动物有哪些种类如何进行分类
  • 一、内蒙古一居民家中突现一只猞猁,以为是大猫咪,实际猞猁个性凶猛

    在猫科动物中,不管是大型猫科,还是小型猫科,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狩猎能力,有些野生的猫科也经常闯入人类区域,偷食一些家禽等。近日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就有一户居民发现一只“大猫”闯入,刚开始还以为是大猫咪,是谁养的猫那么胖,实际上是 野生的猞猁

    据居民介绍,刚开始发现这只“ 大猫 ”时,它的个性非常凶猛,不断地发出声音,试图展现攻击性,不让人轻易靠近。遇到这么凶猛的动物,居民不敢捕捉,迅速报警求助。

    在民警到达后,很快就辨认出这只“大猫”并不是圈养的大猫咪,而是具有很强攻击能力的中型猫科动物——猞猁, 野生的猞猁还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禁止非法捕捉。为了避免伤害到这只猞猁,民警尝试了多种方法,才将这只猞猁捕获,将其交给林业部门等人员检查。

    经过检查确认:这是一只成年的野生猞猁,身体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具备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之所以闯进居民区,很有可能是误闯, 是为了捕食猎物才误闯进人类居所的 ,最后决定将这只猞猁放归大自然。

    在猫科中,猞猁的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 属于中型猛兽 ,一般体长85~105厘米,体重20~30公斤。蛇类的种群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北部,栖息地一般在北温带寒冷地区,以鼠类、野兔、小野猪、小鹿等为食。

    在食物链中,由于猞猁其种群分布区域横跨欧亚大陆北部,会遇到很多顶级猎食者,例如虎、豹、雪豹等大型猛兽,还有狼群等群体,都会捕杀猞猁,而面对众多顶级猎食者,猞猁也练就了很多逃生本领,遇到威胁就躲到树上,或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等这样方式躲避,同时猞猁狩猎能力也非常强, 若不遇到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猞猁也属于顶级猎手之一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二、猞猁是什么动物呀

    主要是猫科动物。

    猞猁是一种猫科动物,体型在猫科中只能算是中等。猞猁长得像猫,身上分布着很多黑色斑点,两只耳朵的顶端长着黑色簇毛。科学家推测,猞猁的外表特征有助于它们在森林中隐蔽自己。

    比如欧亚猞猁,是一种中型猫科动物,一般直接称猞猁。分布广泛,从西欧至亚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河北等地,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动物的特点:

    猞猁的身体长度为80至130厘米,尾巴长度为11至25厘米。成年雄性猞猁的体重一般为21公斤,雌性为18公斤。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猞猁体型最大,雄性的体重可达38公斤,最重可达45公斤。

    由于猞猁的体型不大,它们会成为老虎、豹子、熊的猎物。猞猁是一种独居动物,它们生性狡猾,有着非常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可以在危险来临之前隐蔽自己。

    三、辟谣:狞猫就是狞猫,和猞猁没有直接关系

    狞猫和猞猁是大家很感兴趣的两类猫科动物,但很多读者对它们还不甚了解。有人说狞猫也是一种猞猁,这是真的吗?我们发现 狞猫和猞猁确实有几分相像,如身材高挑,耳朵长而且末端有一撮毛,尾巴比较短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狞猫

    狞猫属于猞猁家族吗?

    猞猁家族是指猫科—猫亚科—猞猁属的动物 ,包括四种中型猫科动物:生活在欧洲和北亚的 欧亚猞猁 ,生活在加拿大的 加拿大猞猁 ,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 西班牙猞猁 ,生活在美国的 短尾猫 。其中欧亚猞猁体型最大,公的有20多千克,母的15-20千克;其他三种公的十几千克,母的八九千克。

    猞猁家族

    狞猫生活在非洲和亚洲西部的草原和沙漠地带,体型比欧亚猞猁小,与另外三种猞猁差不多或稍大。 狞猫属于猫科—猫亚科—狞猫属,因此它不是猞猁家族成员。 它与猞猁的相似特征在过去曾令一些分类学家产生了混淆, 错误地将它归入了猞猁属,命名为非洲猞猁,或者叫沙漠猞猁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基因多样性实验室的欧布莱恩、强森团队做了大量的基因检测,已经搞清了现存猫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证实了 狞猫和猞猁并无直接关系 。专家以分化时间为单位,分化400万年以内的是一个属,750万年以内的是一个族,而1000万年以内的都算一个亚科。

    按照这个标准,丛林猫与家猫分化只有340万年,属于猫属。 四种猞猁的祖先与家猫分歧于720万年前,不再属于猫属,但属于猫族成员。而狞猫的祖先在850万年前就与家猫分道扬镳了,被排除在猫族之外,仍属于猫亚科。 虎、豹等大型猫类与家猫分歧已有1080万年,连猫亚科也进不去了,另划出了一个豹亚科。

    欧亚猞猁

    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令人惊讶,专家为狞猫到底属于猞猁属还是猫属争论了几百年,到头来猞猁和猫成了一个族的亲戚,反倒把狞猫排除在外了。其实仔细观察和思考,这也在情理之中,猞猁那脸盘子就像是大脸的家猫,而狞猫则与普通家猫很不一样,充满异域风情,个性十足。

    基因检测还为 狞猫找到了真正的亲戚 ,就是同生活在非洲的两种中型猫类—— 薮猫和非洲金猫 。可见 狞猫家族是以非洲为大本营发展起来的 。非洲金猫生活在湿润、浓密的热带雨林地区,与狞猫正好相反;而薮猫见于稀树草原和灌木林地中,生境需求介于前两者之间。

    狞猫家族

    结论:狞猫就是狞猫,和猞猁没有关系,不是什么非洲猞猁、沙漠猞猁。

    狞猫和猞猁为什么有诸多相似?

    狞猫和猞猁的相似点,是对相近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性的适应。狞猫和猞猁的饮食,要么以小型有蹄动物为主,以野兔和啮齿动物为补充,要么就干脆主食野兔和啮齿类。 狞猫最喜欢吃小型羚羊,在西非有“瞪羚猫”之称。欧亚猞猁最喜欢的猎物是狍子,其次是野兔和穴兔。而加拿大猞猁就是以雪靴兔为单一饮食的。

    这些猎物的特点是体型小,很容易制服,但不易发现和 捉住 在狞猫和猞猁生活的地方,地面环境都比较开阔,猎手不易隐蔽,猎物却往往躲在暗处。 要定位这些猎物,听觉非常重要,所以狞猫和猞猁都长了一对长长的耳朵 ,就像一对接收声音信号的天线。因此有人戏称,它们是世界上信号最好的猫。

    加拿大猞猁

    羚羊和野兔在高速奔跑中转向能力很强,且擅长耐力跑 ,这正是猫科的弱点,因此无论狞猫还是猞猁都不去和猎物赛跑,成功狩猎主要靠“临门一跃”。它们 四肢修长,且后肢比前肢更发达,因而非常适合弹跳。 猞猁一跃可达三米多远,而狞猫素以一跃两米高抓鸟的绝技闻名。

    据动物学家测量,成年雄狞猫的平均肩高有48.7厘米,远远超过了与它体重差不多的虎猫(43厘米)。而成年雄欧亚猞猁的肩高有60厘米左右,远胜与它在一个重量级的云豹(51厘米),和雪豹的肩高差不多了,要知道,雪豹的体重是它的两倍有余。

    狞猫的近亲 薮猫耳朵比狞猫还大,身材更加高挑 (肩高有51厘米)。它是非洲草原上 特化的野鼠捕食者 ,其身体结构也是对特殊食性的适应。

    薮猫

    狮子、老虎等大型猫类,身材比较矮壮,而且前肢比后肢发达 ,整个身体呈现出前粗后细的特点,与狞猫、猞猁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它们的猎物体型大,不易制服,狮、虎 需要强有力的前肢与猎物搏斗

    狞猫和猞猁尾巴较短,反映了它们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很少进行攀爬。 狞猫尾长是体长(头和身体长度,不计尾巴)的约30%,欧亚猞猁则是约17%,而加拿大猞猁仅有11%左右。狞猫和加拿大猞猁、短尾猫的生存环境本就很开阔,而欧亚猞猁虽然常常出入针叶林,但它本就是顶级捕食者,除非遭遇狼群围攻,否则没有爬树的必要。

    短尾猫

    对猫科动物来说,尾巴的主要作用是在高处活动时维持身体平衡 ,因此尾巴较长的种类都是经常攀爬的。攀岩走壁的雪豹尾巴有身体的80%多那么长,喜欢爬树的云豹、长尾虎猫尾长达到了体长的70-80%,云猫的尾巴甚至比身体更长。

    结论:狞猫和猞猁都生活在地面环境开阔的地方,都以中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它们身体结构的相似是对相近生活方式的适应,而不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做趋同进化。

    欧亚猞猁

    狞猫和猞猁有哪些不同?

    虽然狞猫和猞猁存在趋同进化现象,但它们在很多方面仍然十分不同, 最明显的就是它们的“外套” 。狞猫的毛皮为沙黄色,通体素色无斑,很适合在非洲和中东的草原和荒漠上隐蔽。而猞猁的毛被从白色、灰白色至米灰色、灰棕色,身上具有较为暗淡的各式斑纹,在北方的林海雪原和高山地区是很好的保护色。

    狞猫的毛皮颜色远比猞猁单调,且毛短、质地粗糙,这点反而救了狞猫。随着虎、豹和虎猫的皮草贸易被严格取缔,皮草买家开始以其他猫科动物为替代品, 猞猁甚至皮草价值较低的短尾猫都深受其害,而狞猫由于在皮草市场上根本不值钱而免遭厄运

    狞猫

    还有个明显区别在于脚掌大小。 以后足长为例,狞猫的后足长为17-21.5厘米,而体重比之略轻的加拿大猞猁后足长有21.5-25厘米,前者上限刚刚达到后者上限,差别可以说是十分显著。 猞猁不仅脚掌大,趾间蹼也发达,且脚底的毛长而浓密,像穿着雪鞋一般,很适合在松软的雪地上行走。 欧亚猞猁的足底荷重指数为34-60克/平方厘米,在雪地上能支撑的体重是狞猫的三倍。

    结论:狞猫和猞猁的不同特征也是对各自环境的适应。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基因归根结底是由自然环境选择的。

    短尾猫

    保护亟需加强

    猞猁和狞猫的处境都是“冰火两重天”。它们在有些地区仍泛滥成灾,在另一些地区则濒临灭绝。 例如,狞猫在南非仍是一种害兽,在印度、阿拉伯半岛和中亚则已处在灭绝的边缘。欧亚猞猁在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消失了,在克什米尔也正受到威胁,在俄罗斯的种群数量却仍然十分庞大。 西班牙猞猁 仅分布于西南欧,因此成为了 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 极危 物种。

    猞猁和狞猫的致危因素包括:栖息地和猎物丧失;因威胁家畜、家禽而被作为害兽清除;皮草狩猎和贸易;活体捕捉和宠物贸易。 《华盛顿公约》已将西班牙猞猁列入附录Ⅰ,狞猫和其他几种猞猁列入附录Ⅱ,严格管制各种贸易。我国也将猞猁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西班牙猞猁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请对皮草制品说不 。猞猁和狞猫虽然都非常可爱,但它们野性十足,且对环境需求很高,不适宜家养, 它们只属于大自然 。我们人类要做的就是 远离它们,远离它们生活的荒野 ,唯有如此它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四、长江源出现猞猁,捕食藏羚羊,偷袭幼狼,1年能吃掉200只野兔

    昆仑山横贯东西,雪峰高耸,冰川纵横,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的长江源,雪山冰峰,无垠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这里是万里长江的源头,长江水从这里奔流向东。

    这里也是一个能同时容纳花豹、雪豹、棕熊、狼以及猞猁的地方。每年11-12月,恰逢藏羚羊的繁殖季,成群的藏羚羊自然也会吸引猞猁过来猎食。

    前不久,玉珠峰脚下,1只猞猁胆大包天,竟然捕获了1只公藏羚羊。尽管公藏羚羊有2只又直又长的角,但无奈自己是食草动物,最后还是惨死在猞猁的爪下。

    捕获藏羚羊后,猞猁没急着下嘴,而是蹲在荒滩上,十分机警地环顾四周,也许是怕雪豹前来偷袭。过了好一会儿,它才开始啃食猎物。

    长江源曾多次出现猞猁捕食岩羊、鼠兔等野生动物,但是捕食藏羚羊,尤其是公藏羚羊,这还是首次。

    01猞猁四处搞事,闯入牧民家偷东西,拍打红外相机,被野狗追赶‍‍

    三江源。除了长江源区出现猞猁之外,在澜沧江源,也时有猞猁出现觅食。觅食的猞猁被几只流浪藏獒围困,但聪明的它并没有与流浪藏獒搏斗,而是躲在一块石头上静观其变。在黄河源区的花石峡镇东泽村,一只猞猁吃饱了在草滩上晒太阳,见有人来,若无其事。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兀室韦苏木的一牧民家中,突然闯入一只凶猛的猞猁,偷东西吃,吓得一家人都不敢靠近;卡鲁奔保护区里,母猞猁带着2只幼崽在雪中嬉戏,它四处张望,悠然自得,幼崽却在雪中奔跑。

    大兴安岭。砍都河保护区里,1只猞猁正在来回踱步,另1只长相呆萌的猞猁却跑到树边,用前爪拍打红外相机;大兴安岭东部的南瓮河,猞猁狩猎到1只狍子,也许是有点饿了,大口吞食着狍子肉,狍子的脑袋已经被咬断了,丢在一边。

    四川。甘孜火龙沟保护区里,1只猞猁在山脊的雪地里逗留了近半个小时,它没有觅食,也没有睡觉,表情十分温顺。

    新疆。阿尔泰山拍摄到猞猁一家三口:2只幼崽一前一后在山间行走,很快,母猞猁出现在镜头中,最后它们走进了山林深处;博州艾比湖保护区里,1只猞猁被野狗追赶,情急之下只好爬上了树,一点威风都没了。

    02腿长短尾,耳尖一簇长长的天线,宽大的脚掌,在雪地来去自由‍‍

    猞猁的中文学名叫欧亚猞猁。在青海与西藏,由于猞猁的外形有点像狼,被当地人称为狼猫;也有许多人喜欢称呼它为山猫。

    猞猁是喜寒动物,它的体型像猫,但远大于猫, 正所谓“高个里面的矮个,也比矮个里面的高个高”。

    脸上带有鬃毛,嘴巴粗短,比别的猫科动物少了2颗前臼齿;耳朵长,尖端生有2处黑色的耸立簇毛,就像一根长长的天线,网友都叫它WIFI兽。

    体长82-138厘米,体重12-30公斤,虽说比起花豹与雪豹来还是差很远,但和云豹比起来应该不相上下。

    猞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短尾,只有12-30厘米,不到体长的1/6,但是比较粗大,尾端还是黑色的。

    虽说尾短,但它腿长啊!猞猁的四肢粗长,后肢发达,适于弹跳,这使得猞猁看上去比实际更粗大一些。它还有一个宽大的脚掌,一到冬天还会长出浓密的毛来,使得猞猁在雪地上来去自由,不会轻易陷到雪里。

    毛色较浅,脊背的颜色呈浅棕或麻褐色;腹面浅白、黄白或沙黄色,毛发很长,能帮助其御寒;身上有大小不一的斑点,不过不太明显。

    03生性机警,有着高超的攀爬技巧,遇险不会躺地假装死去‍‍

    猞猁是中国西北、东北分布最广的一种野猫,无论是老虎,还是花豹、雪豹、兔狲与荒漠猫,都不像猞猁这样分布广泛。

    它们对生境的耐受性强,常年栖息在不为人知的温带森林、开阔林地、灌木丛和苔原等多种环境中,无论是植被稀疏的岩石山区,还是在寒冷多石的半荒漠地带,又或者是茂密的针叶林里,它们都能生存,寻常人很难找到它的踪迹。

    猞猁一般是离群独居,无固定窝巢。其领地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固定,而是还跟着猎物的多少来决定的。比如,当食物资源充足时,1只母猞猁在5平方公里的小范围内获得就很滋润。

    猞猁生性机警,有着高超的攀爬技巧,甚至可以在树与树之间纵跳,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避起来,而不像很多人谣传的,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人的攻击。

    如果猞猁遇见狼群时装死,那么,狼群就不用吹灰之力就捡到了一顿美味。但是,猞猁根本就不会这么愚蠢。

    04每年吃掉200只野兔,能捕杀23只赤狐,连大20倍的驼鹿也不放过‍‍

    猞猁是专食性动物,它的食物中有6成以上都是兔子,各种野兔成了猞猁的口粮,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逮兔专业户”。据统计,在草原、半荒漠地区,1只成年猞猁1年大约要吃掉200只野兔,也就是每2天至少就要吃1只。所以,它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野兔、抓野兔……

    因为对于大型猫科动物而言,一只兔子远远不能满足它们的胃口;对于小型猫科动物而言,兔子又太难制服了;对于中型猫科动物而言,兔子既较容易制服,又可满足对食物的需求,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只要有狍子分布,狍子就会成为猞猁的主要食物。研究者观察发现,在西伯利亚,猞猁每半个月就会捕杀一只赤狐,平均一年捕杀23只赤狐。捕杀一般发生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这时赤狐幼崽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咬死便遗弃,这是要斩草除根呀。

    当然,猞猁猎食的对象还有很多,包括各种松鼠、野鼠、旱獭和雷鸟、鹌鹑、野鸽和雉类等各种鸟类,有时也会袭击麝、梅花鹿、野猪崽、山羊等中小型有蹄动物,也杀死过马鹿,还会捕杀狗獾、水獭等,就连大自己20倍的驼鹿也不放过。

    对于不同的猎物,它的吃法也不一样。对于大中型猎物,猞猁从猎物的臀部附近开始下嘴,吃掉所有的肉与内脏,消化道除外,通常一周内就吃完。

    猞猁喜欢在积雪深厚的地方猎杀大型动物,通常埋伏静候猎物,如果猎物靠近,就会出其不意地突击。面对大型有蹄动物,会跳上背部,攻击并咬住咽喉,让其窒息死亡;面对小型猎物,就会直接咬穿其头骨或颈背,一招制敌。

    猞猁的速度、力量、反应能力很强,加上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往往能给猎物致命性的攻击。万一失败了,它也不会追击,找个地方继续等候。

    05棕熊常抢猞猁的猎物,摊上个贪婪的邻居,也只能自认倒霉‍‍

    棕熊身躯笨重,最重达500公斤,大约相当于2只东北虎的重量,或者20只猞猁的重量。它的爪子比较独特,并不像猫科动物的爪子那样能收回爪鞘里,而是像一把没有剑鞘的宝剑,再加上它的前臂粗壮有力,就连东北虎都不是它的对手。

    但是对于猞猁而言,棕熊奈不何它,因为猞猁的身子小巧,又十分敏捷,棕熊想抓也抓不住它。更何况,棕熊也不想抓它,棕熊还希望从猞猁手中抢食吃呢。

    大家知道,棕熊自己懒,不喜欢捕猎,经常吃现成的。棕熊常常会从捕猎高手猞猁手中抢夺猎物。

    一份调查显示,在迪纳拉山脉,猞猁的猎物有27%是会被棕熊抢走的。仅一个冬季,猞猁捕杀的11只有蹄动物中,就有3只被棕熊吃了。哎!摊上这么个贪婪又不讲理的邻居,猞猁也没办法,只能自认倒霉了。猞猁对棕熊的策略就是六个字:惹不起,躲得起。

    更何况,猞猁的小尖牙也只能吃掉猎物最柔软的肉,奈何不了兽皮和骨头,而棕熊几乎能将猎物整个儿吃光。这不,即使是猞猁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对棕熊来说,也是一顿丰富的美餐。

    06面对群狼不敢去招惹,那就去偷袭窝里的幼狼‍‍‍

    猞猁杀狼,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猞猁对付的狼基本上都是幼狼、怀孕晚期即将生产的母狼与衰老的狼,可以说猞猁是幼狼的天敌。在纳利博基森林里,2016-2017年间,就有3只幼狼、2只母狼被猞猁咬死。

    猞猁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面对狼群,猞猁还是不敢去招惹,因为它并没有单挑狼群的能力,即使单拎出狼群中任何一只成年野狼,猞猁估计也不是对手。事实上,猞猁从来不会与狼群发生正面冲突,即便是成年雄性大猞猁,也会被咬死。

    但是,猞猁很聪明,它才不会硬碰硬。打不赢成年狼,那就去偷袭你大后方的幼崽,把幼狼扼杀在“摇篮”中,这一招真是毒辣。其实,清除幼狼,对于猞猁幼崽的成活率、猎物资源来说,都有极大的好处。

    研究人员发现,繁殖期内的狼大多是成对的,在产完幼崽之后,通常是雄性狼外出捕猎,雌性负责照看幼崽。但此时的母狼基本上没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幼崽,每当母狼遇到猞猁时,只能选择逃走,这时,洞穴里的幼崽就成了待宰羔羊,任由猞猁咬死。

    07频繁出现在幼崽附近,却又不近距离接触,主要是想把狼吓跑‍‍

    猞猁是一夫多妻制的。到交配季节,公猞猁会与其领域内的每一只母猞猁交配,这时的公猞猁也经常和母猞猁一起活动,合作狩猎,一起进餐,一起睡觉,相互舔毛。但是交配后,大多数的猞猁都离开了。

    有意思的是,幼崽一出生,公猞猁还会在背后参与育幼,回到幼崽附近晃悠,频繁留下标记,用后爪用力蹬地面,形成刨痕,还频繁爬上10多米高的大树,大声地叫。它之所以这样频繁出现,主要是想对狼产生一定的威慑力,把狼吓跑,从而保护幼崽。

    不仅如此,有的公猞猁还会给幼崽提供一些食物。据报道,有只公猞猁在1个月内为母猞猁以及幼崽,捕杀了4只狍子。但是,科学家从来没有发现公猞猁和幼崽近距离接触。

    公猞猁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幼崽的成长,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这也许就是“父爱无言”的一份最好的诠释了。

    08威胁猞猁生存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熊,不是狼,还是人为捕杀‍‍

    猞猁虽然在北半球分布很广,数量也比较多,目前全世界个体数量只左右,但是与其他的野生动物一样,猞猁的生存状态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如今,中国猞猁的分布区域已经大不如前,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减少,许多历史栖息地已无猞猁的记录,猞猁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单。

    威胁猞猁生存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为捕杀。

    其一,盗猎。猞猁的皮,色泽程亮,毛色丰满,保暖性能极佳,是上等的好皮毛,为了获取它们美丽、柔软的毛皮而猎杀它们。

    其二,报复性捕杀。猞猁每次出现都会咬死成群的羊,给牧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从而遭到报复。

    其三,在欧洲,猞猁耳朵上那撮特殊的毛,被无知的人认定是“恶魔”的象征,而被无情杀戮。

    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人类的开发,使得森林、山地面积大量减少,栖息地被破坏,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减,野兔等猎物的数量也大量减少,使得猞猁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结语‍‍

    猞猁不怕熊!不怕狼!也不怕老虎!它最害怕的,还是人类。只要没有受到人类迫害,尽管强敌环伺,猞猁在大自然中如鱼得水,活得相当滋润。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中国动物志、自然通讯、大自然探索、动物学杂志、西海都市报

    五、猫科动物有哪些种类如何进行分类

    猫科动物既优雅又迷人,现在人们云吸猫的对象已经不仅局限于家猫了,野生猫科动物也纷纷变身“网红”。然而世界上的野生猫科动物有40种左右之多,即使资深猫科爱好者也很难叫出所有猫科的名字。今天动物志按演化的顺序,给大家全面介绍下现代猫科的8大家族。

    猫科动物的系统发育

    万兽之王:豹家族

    现代猫科动物,学术界上称之为真猫类,以区别于史前的剑齿虎、猎猫类。真猫类的共同祖先是距今1100万年前生活在亚洲东部的一群古猫,名为柱猫。柱猫和假猫都是原猫的后代,假猫即剑齿虎的祖先。

    距今1080万年前,中亚的一群柱猫演化成最早的豹亚科。豹亚科在640万年前分为两支:云豹属和豹属。之后,云豹属分化为两种云豹,而豹属分豹亚属和虎亚属,两个亚属分道扬镳大约在380万年前,豹亚属包括狮、豹和美洲虎,虎亚属包括虎和雪豹。

    豹亚科都是大中型猫科动物,五种豹属均在七大猫科之列,两种云豹分别是第九和第十大猫科动物。它们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陆地掠食动物,擅长以伏击的方式猎捕有蹄动物,可击杀体重是自身七倍的猎物。狮子和老虎可以捕杀近一吨重的野牛,也能偶尔猎杀大象、犀牛等厚皮巨兽,是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

    老虎

    作为家族中第一个分家的,豹亚科与其他七个小兄弟最疏远,差异也最大。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该家族很多种类可以发出响亮的咆哮声,这是由于它们舌骨没有完全骨化,声带下有厚厚弹性纤维。但雪豹和云豹的舌骨已经完全骨化了,故无法发出吼叫,取而代之的是雪豹的嚎叫与云豹的低吟。

    豹家族是真猫类最辉煌的一个家族,有生活在密林里的虎、美洲虎和云豹,有适应开阔草地的狮子,还有高山上的雪豹,全能型的花豹。从距今30万年前开始,狮子打败了剑齿虎,完成对世界五大洲的征服,然而1万年前,狮子的世界霸主地位为人类所取代。

    巽他云豹

    豹之兄弟:金猫家族

    除豹亚科外的七大家族都属于猫亚科。猫亚科中最先分家的是金猫家族,该家族现存两属三种——亚洲金猫、婆罗洲金猫和云猫。它们的共同先祖起源于距今940万年前,从那时起它们就生活在东南亚的茂密雨林中了。

    金猫家族分化比较久,趋异进化明显,在2006年进行基因组检测之前,没有专家将金猫与云猫归为一个家族(它们分化有540万年了)。金猫属的共同特征是在橙红色到灰色之间变异的毛皮,区别于狮和山狮的棕黄色,然而非洲金猫和拉美的细腰猫也同样有这样的色型变异。而云猫的体色、斑纹都与云豹很相似。

    亚洲金猫

    因此,博物学时代的分类专家往往把亚洲金猫、婆罗洲金猫与非洲金猫放在一起,而把云猫与云豹放在一起。现在看来,这两组都不是很近的亲戚,毛色相同只是趋同进化而已。

    金猫家族内部形不似却神似。作为真猫类第二个分支,猫亚科第一个分支,金猫族与其他各族差异较大,与豹亚科颇有些神似。例如,它们是众所周知的性情凶猛,当地居民都习惯把金猫归于虎、豹一类,我国将金猫叫做红椿豹,泰国叫火虎。传说金猫是猫科之王,豹怕老虎,而老虎怕金猫。云猫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豹亚科成员。亚洲金猫还有个花斑色型,与云猫就很相像了。

    金猫家族是最神秘的家族,人们对其生活习性所知甚少,从现有的少量研究来看,金猫和云猫的食性都比较杂,包括小型兽类、鸟类、蛙和蜥蜴。它们都以小型脊椎动物为主食,但都保留了放倒大猎物的能力,可捕杀小型鹿类。

    云猫

    非洲异宠:狞猫家族

    大约850万年前,有一群猫从猫科演化主干上分离出来,它们随后从亚洲迁往非洲,从而奠定了狞猫家族的基础。约560万年前,狞猫家族在非洲开枝散叶,逐渐演化为今天非洲的两属三种中型猫科:薮猫属的薮猫,狞猫属的狞猫、非洲金猫。

    这个家族的成员长相很有异国风情,它们的尾巴都比较短,仅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多数猫科为一半以上)。薮猫的耳朵又大又圆;狞猫耳朵长,耳尖的那簇毛也长,比猞猁还夸张。

    狞猫

    薮猫和狞猫的腿都不成比例地长,但薮猫又高又瘦,狞猫高挑不失粗壮。传统的分类专家过分关注它们三个的差异,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共同点,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终于让这三个失散多年的兄弟团聚了。

    这三兄弟都是中型猫科动物,但走了不同的演化路线。狞猫和薮猫住在大草原上,而非洲金猫则是非洲雨林里的居民。薮猫特化捕食老鼠,而狞猫和非洲金猫在以5千克以下的小型兽类为主食的同时,也捕杀了不少大猎物,狞猫擅长捕小型羚羊,而非洲金猫喜欢抓猴子。

    狞猫、薮猫因外形相当个性,一直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异宠。但它们是属于大自然的,人类很难给它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此再次提醒各位读者,野生动物不宜家养。

    薮猫

    拉美“地头蛇”:虎猫家族

    在狞猫迁往非洲的同时,一群亚洲猫猫也迁徙到北美。虎猫家族大约于800万年前从这群猫中分化出来,但直到约300~200万年前它们入侵南美以后,才迎来了大发展。虎猫属的入侵在南美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很多本土有袋动物就此绝灭,而虎猫们则扩张到拉美的各个角落。

    约290万年前,虎猫属分化为虎猫亚属和草原猫亚属。虎猫亚属后发展为今天的虎猫和长尾虎猫,它们都生活在拉美的热带雨林中。而草原猫亚属又分化为两个次属,乔氏猫次属包括亚马逊雨林的小斑虎猫,智利温带雨林的南美林猫,以及阿根廷大草原的乔氏猫;草原猫次属包括安第斯山猫(山原猫),以及草原、沼泽、山地三项全能的南美草原猫。

    乔氏猫

    虎猫家族只有18对染色体,比其他猫科少一对,该特征可能来源于它们共同祖先的一次染色体变异(我们人类也比猿类少一对染色体)。

    虎猫属为猫科第一大属,它们在拉丁美洲非常繁盛。我们说不清楚猫科到底有多少种,主要争议就在于虎猫属。按不同分类系统,虎猫属可能少至7种,也可能多至10种。1994年,有学者根据形态学差异将草原猫分为草原猫、潘帕斯猫和潘塔纳猫三种。近年来又有遗传学专家将小斑虎猫分为南、北两个物种。

    潘帕斯猫

    除虎猫是中型猫科以外,虎猫属成员均为小型猫科,其中林猫只有1~3千克,足以跻身最娇小猫科之列。小型虎猫属均以老鼠、鸟类和蜥蜴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乔氏猫也喜欢捕鱼,强健有力的虎猫有能力捕杀鹿类、小食蚁兽和西猯等大猎物。

    虎猫属因美丽的毛皮而饱受皮草贸易伤害,尤其是虎猫和长尾虎猫,偏偏这两种繁殖率异乎寻常地低。它们孕期很长,多生单胞胎,一只雌虎猫一生只能生约5只幼仔,这就导致两种虎猫对狩猎甚至比虎、豹等大猫更加敏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深爱生命,请对皮草贸易说不。

    虎猫

    疾驰的猎手:山狮家族

    约700万年前,山狮家族在北美发源。这个家族包括今天的山狮、猎豹和细腰猫,猎豹分化是在490万年前,而山狮和细腰猫分道扬镳是在420万年前,时间都比较久远了。因此该族3个成员差异比较大,被分成了3个单属。

    猎豹的爪子不能完全缩回爪鞘,因而爪子比较钝,这点不同于任何猫科。因此,猎豹长期被排除在猫亚科之外,被认为是最特殊的猫科动物。直到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帮它找到了家人。

    猎豹

    猎豹是跑得最快的陆地动物,短跑能追上任何一种羚羊,但它身体纤弱,不擅搏斗,所以它占据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位——在草原上追捕体型小而跑得快的羚羊,猎豹在这个生态位上几乎没有竞争者。因此,史前猎豹得以从北美扩张到亚洲和非洲,如今北美老家的猎豹已经灭绝了,非洲和西亚成为猎豹最后的家。

    山狮的身体结构与猎豹有相似之处,它是除猎豹外最能跑的大猫。然而,山狮也像豹属一样强壮有力,可以捕杀400千克的成年马鹿。山狮对生境适应性极强,食谱广泛,在美洲大陆上扮演了豹的生态角色。

    细腰猫的外形与所有猫科差异都比较大,它脑袋扁平,从侧面看有个“罗马鼻”的钝圆轮廓,身体粗短,长得有点像鼬科,因此也被叫做獭猫或鼬猫。它生活在拉丁美洲的森林里,是虎猫属的邻居,但它的适应能力比虎猫属任一种都要强。细腰猫主要以老鼠为食,猎物多在0.5千克以下。

    细腰猫

    北方贵族:猞猁家族

    猞猁家族几乎与山狮家族同时分化(700万年前),包括今天的猞猁属成员——三种猞猁和短尾猫。大约320万年前,短尾猫与三种猞猁分离,而三种猞猁直到150万年前仍有共同祖先。

    猞猁属外形特点鲜明。脑袋浑圆,吻部缩短,比其他猫科少两颗上牙(猞猁属28颗牙,其他猫科30颗)。耳朵长,耳尖毛簇也长。四肢修长,身体纤细。尾巴极短,好像兔子尾巴一样。脚掌大、毛长,适合在北方雪地上生活。

    欧亚猞猁

    猞猁是捕食兔子的专家,其中加拿大猞猁特化捕食雪靴兔,而欧亚猞猁、伊比利亚猞猁和短尾猫仍保持了多样化的饮食,同时捕杀不少有蹄动物,与野兔相比,欧亚猞猁更爱吃狍子。

    猞猁属都是北方居民,短尾猫生活在美国,分布最偏南。加拿大猞猁和欧亚猞猁分别生活在北美和欧亚的针叶林中,是分布最靠北的猫科,也是北极圈附近仅有的猫科。伊比利亚猞猁仅见于伊比利亚半岛,全球只剩下200只左右,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

    短尾猫

    东亚精灵:豹猫家族

    在山狮与猞猁分化后不久,北美的那群猫又有一部分迁回亚洲,这就是豹猫与家猫的共同祖先。距今620万年前,豹猫家族与猫家族分化,真猫类的八大家族至此全部现身。

    有一类小型猫科动物介于豹猫属与猫属之间,分子遗传学分析显示它更接近豹猫属,与豹猫属在590万年前分化,它就是“网红”兔狲。兔狲代表了猫科演化的一个极端,它是最胖、最笨拙的猫科动物,在高原上靠伪装、埋伏猎捕鼠兔等啮齿动物。

    锈斑猫

    豹猫属4种成员都栖身于亚洲东部的密林之中,都很亲水,豹猫和锈斑猫以老鼠和小鸟为主食,而渔猫和扁头猫吃了大量的水生动物,主要是鱼和蟹。

    豹猫是亚洲东部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它是菲律宾和琉球唯一一种本土猫科,也是我国东部最常见的小型“野猫”。锈斑猫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而扁头猫仅见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其中锈斑猫仅重0.9千克,为最小的猫科动物,而扁头猫重1.5-2.2千克,在猫科中倒数第三小。

    渔猫是豹猫属唯一一种中型猫科,性极为凶猛,它是最擅长游泳的猫科动物,也是整个猫亚科里最强壮的一员,据说动物园里曾有渔猫杀死过豹子。

    渔猫

    捕鼠能手:猫家族

    与豹猫属在东亚扩张同时,猫家族占领了整个亚州西部、欧洲和非洲。这两个家族是有分工的,以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一线为界,豹猫属管东边,猫属管西边,而兔狲就住在这两个高原上。豹猫属喜欢潮湿的森林,而猫属喜欢干旱的草原和沙漠。

    唯一越界的是丛林猫,它的分布比较广泛,在华南和印度支那也有分布。它是猫属最大成员,也是最大的小型猫科动物,可达13千克重,已经接近某些中型猫科了。而猫属最小的黑足猫,是仅次于锈斑猫第二小的猫科。

    丛林猫

    该属是家猫主子最近的亲戚,其中包括家猫的直系祖先——非洲野猫。野猫、荒漠猫和家猫构成了一个复合物种,为学术界所公认。但种的划分有争议,主合的专家主张把整个复合种合并成一个物种,而主分的专家则建议保留荒漠猫的物种地位,并将野猫拆分为欧林猫和非亚野猫两种,同时给家猫一个独立物种的地位。

    与家猫一样,猫属动物都是捕鼠能手,不管是河谷地的丛林猫,南非草原的黑足猫,中东沙漠的沙猫,青海高原的荒漠猫,还是分布广阔的野猫,啮齿动物都构成了它们饮食的主体部分。

    非洲野猫

    猫属有个特点就是身上的条纹图案,在腿上很明显,体侧的斑点有时也融合成条纹(狸花猫)。该特征在猫科中实属异类,因为猫科祖先原猫身上就是豹猫、虎猫和豹那样的斑点,其后代要么是斑点,要么就是斑点退化了的纯色,只有老虎和猫属动物进化出了条纹。所以,一些养猫人看不起狸花猫的鱼骨纹,喜欢追求豹猫、薮猫的那种斑点,纯属不识货的表现。

    以上信息是关于《中型猫科动物-辟谣:狞猫就是狞猫,和猞猁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更多宠物知识敬请关注:酷宠网

      推荐阅读

      沈阳养猫交流群,沈阳宠物猫微信群二维码

      台州宠物微信群,台州宠物群二维码

      漯河养狗交流群,漯河宠物狗微信群二维码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22 www.kupet.cn (酷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7-2022 www.kupet.cn (酷宠网) All Rights Reserved